船舶人才网,国内专业的船舶行业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6517013

个人/企业 注册 登陆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振华重工自救

船舶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0/9/17 8:18:22

传统主业遭遇“天花板”,振华重工通过海上重工业务维系其业绩增长。但在人才储备、进入决心等方面,均是其“短板”。 振华重工更名后的份年报于4月2日发布,在2009年,作为振华重工的传统业务—集装箱起重机受到全球市场容量萎缩的影响,收入下降23.7亿元至166.42亿元,毛利润降至6.96%。 振华重工寄予厚望的海上重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较2008年增长85.49%,达到35.82亿元。毛利润率从2008年的22.11%提升至30.85%。 记者从振华重工了解到,2009年财报的订单中显示的海上重工业务并不包括振华重工2009年7月与西班牙ADHK公司签订的价值约为22亿美元的合同以及与太仓港口投资发展邮箱公司签订的6.89亿人民币的输油管道合同这两笔订单。 “相对来说,振华重工的产品还没有进入海洋工程装备核心领域,只是依托其原来的技术基础在铺油管船是比较好的切入点。”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勇慧4月5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目前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中,振华重工并未跻身方阵。 振华入海 早在2007年时,在振华港机的年报中,海上重工业务已经在列。彼时,时任振华重工总裁的管贤彤为振华重工做出了掉头的抉择。 在海工业务上,管贤彤的规划是,“振华重工的海工装备短期目标是,2-3年内的海工市场产品占公司总产值50%以上,相应板块的营业收入突破40亿美元。3-5年后,海工业务占到公司产值的80%以上。” 2007年时,集装箱起重机业务还能保持14.57%毛利润率,经过两年的金融危机冲击,其仅剩6.96%。 而另一方面,每年公司用钢量巨大,近年来钢价大幅波动给公司发展造成一定的阻力。数据显示,公司存货主要为锁定价格的钢材,2008年末,公司存货为77.43亿元,较2007年末增长346.69%。 2005年左右,时任振华重工总裁的管贤彤已经有意转型海洋工程领域。“这与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思考的方向一致,两位年龄相差近20岁的老总大有惺惺相惜的味道。”一位接近麦伯良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说。巧合的是,这两位老总在此后的日子里,都做出了向海洋转型的决策。 据MarintimeBusinessStrategies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全世界运营的FPSO有212台,是10年前2.5倍。 截至2008年1月25日,全世界正在运营海上钻井平台有678座,其中钻井船有40艘,半/全潜水式平台17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413座;在建海上钻井平台146座。 世界著名的海洋油气工程研究咨询机构道格拉斯-威斯伍德公司指出,自2008年-2013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其中有45000个勘探井,投资750亿美元;10500个开采井,投资1140亿美元。 海工格局 进入海工领域的振华,尽管有过占领世界港机七成份额的成绩,但在海工装备这一块未知且技术门槛高的领域,振华面对的是内忧外患。 与管贤彤同样对海工装备有兴趣的还有中集集团总经理麦伯良。上述接近麦伯良的人士透露说,早在2005年时,麦伯良就提出中集的转型,而海工装备是其看好的领域。 恰好新加坡莱佛士控股股东章立人因为儿子不愿意继承船舶家业,正考虑为烟台莱佛士寻找“婆家”。 2008年,中集集团启动烟台莱佛士收购事宜。两年后,中集集团实现对烟台莱佛士控股。其后,中集集团又快速地从俄罗斯MNP集团手中,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拥有的FriedeGoldmanUnited(世界先进的海工装备设计公司)75%的股权。 与此同时,中集集团于2009年10月在烟台建立了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了从上游设计到下游制造的产业链条布局。 虽然在2009年中集集团年报中,海工板块并没有为其带来实质的收益,但烟台莱佛士手中持有的6台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却是让国内很多厂商眼红的成绩。 “中集集团通过收购烟台莱佛士进入海工装备制造方阵。”张勇慧表示。按照国内普遍的看法,中集烟台来莱佛士隶属于中船工业旗下的外高桥造船、沪东造船、中船重工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青岛北船重工、武汉船用机械公司,加上三大石油公司旗下几家海工装备制造商以及中远船务都列为方阵中。而进入海工领域两年多的振华重工尚未进入这一方阵。 这只是振华在中国所处的局面,海洋工程装备早已是一个国际化的领域,在海外振华重工面对的是更为凶险的竞争格局。 据上海造船工程学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从过去20年间世界造船业的发展看,现代重工、三星重工、万国造船等韩国和日本大型造船企业几乎都将海洋工程设备的研发和建造列为发展重点;美国及欧洲部分船厂等已在商船建造领域失去了竞争力;以修船见长的新加坡船企独辟蹊径,在海洋开发设备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海洋工程设备的建造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日本、韩国和美国。目前,新加坡建造海洋工程设备数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吉宝、裕廊和PPL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海洋工程设备生产厂家,竞争力首屈一指。 而近几年韩国船厂开始把FPSO、钻井船/平台等大型设备作为主要的开发目标,在竞争逐渐占了上风,特别是钢结构工程上,已接近垄断地位。欧美一些船厂则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靠近墨西哥湾油田),以及与专用设备供应商的密切联系,将重点放在专用设备的安装上。 渐入佳境? “烟台莱佛士胜在国际基础非常好,在国际上有很好的营销网络。”张勇慧分析说,“振华重工的长处在于其起重机、铺油管道船以及浮吊产品,而其切入海工装备正是以此为基础。” 但正是因为振华以浮吊和输油管道船切入海工领域,也被外界认为,尚在低端产品链条上。 虽然振华重工已于2009年7月拿到了与西班牙ADHK公司签订的价值约为21.26亿美元的合同,包括10台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7台陆上钻机以及2艘浮吊。 “铺管船在海工产品中技术含量并不算高,振华以前是做港机的,如果向海工转型,会在浮吊船和铺管船方面有全球竞争力,但是在没有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经验情形下,该平台订单取得估计需要大股东中交集团支持。”平安证券造船行业研究员叶国际分析说。 而振华重工自己也表示要“兢兢业业,做好工作”。振华重工提示履行该合同风险时称:“由于这事我公司转型向海工市场进军的个大订单,也是上海市首次承接自升式钻井平台,因而本公司要加强涉及、制造和依靠上海市高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三结合。” 有意思的是,在振华重工年报中这样阐述对2010年规划:继续巩固港机市场中的全球龙头地位;在原有的自身优势基础上,大力推广浮式起重船、铺管船、挖泥船、动力定位系统、重型锚绞车等成功产品,研制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等核心技术,争取短期内在海上重工市场有重大突破。 尽管外界对振华重工产品究竟是处于低端还是高端仍存有疑虑时,海工业着实为振华重工业绩带来了亮点。 振华重工年报中显示,“海工产品因为生产周期更长,往往需要2-3年。要发展壮大海工产品,首先要对基本建设进行投入,造成近年来公司对基建投入较大,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海工产品产生收益也需要一个过程。” 振华重工的对策是,“将根据海工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对于市场容量较大,产品通用性强的产品,适度、少量先开工、先研发,利用水边作业、自己拥有生产用浮吊,采用先进生产模式,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合理、适度的进行基本建设投入;通过与多家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良好关系,根据订单状况订货,力争取得有效稳定价格、保证供应数量;向管理要效益,提高钢材利用率。” 记者从《中国远洋航务》上海分部主任吴明华处了解到,由于振华重工主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另一方面,其海工方面的投入太大,现任总裁康学增或将一部分重心挪至其熟悉的业务领域。 “康从一航航道局出身,近他考虑可能要往航道疏浚船调整。主要是针对航道淤积。据我所知,市场对该种船型有一定需求,要比干散货、集装箱要好。”吴明华表示。 振华重工公司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公司非但没有缩减海上重工业务,还在大力开拓海工市场。而这些成绩将会在2010年看到。 这一说法,与振华重工总裁康学增的说法略有出路。在接受香港某媒体采访时,康学增表示,振华突出的是港口案吊和机械,占据全球七成以上市场。但主业受到航运危机影响,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为此振华将调整产品结构,进军高速铁路和风力发电市场,初期主要涉及高铁电控设备以及风电机组减速机。

【免责声明】

船舶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